2014年3月29日,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14年年会在河北师范大学召开。此次会议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主题。国务院学位办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孙也刚副司长、河北省教育厅张益禄副厅长、河北师范大学蒋春澜校长、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黄友义译审、副主任委员仲伟合教授、何其莘教授、许均教授,以及来自全国170所高校的350多位教师应邀出席。威尼斯官网武锐副教授和钱叶萍副教授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首先由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黄友义主任致开幕词。黄友义主任在会议上赋予了全国翻译人才“为全球70亿人提供及时、准确、全面语言服务”的使命。孙也刚副司长在主题发言中首先分析了全国翻译专业学位教育面临的形势,强调了“统筹规划教育质量体系,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两个着力点,解剖了“地位被矮化,招生盈利化,培养学术化,管理边缘化”等四种现象,指出了应正确对待“市场意识与国家责任的关系;翻译水平与综合素质的关系;语言能力与业务素质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增加专业学位类别、创新教育模式、规范教育管理、提高人才质量”等四项对策。
教指委会副主任委员仲伟合教授从八个方面总结了教指委2013年的工作,同时提出了教指委2014年的八点工作规划。副主任委员何其莘教授通报了第一批学位授权试点院校合格评估的情况。
下午的会议由四个分会论坛组成,议题分别是:(一)翻译职业化研究;(二)翻译语言服务研究;(三)MTI笔译教学研究;(四)MTI口译教学研究。与会代表就各自会场的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随后的大会交流发言之后,分论坛主持人宁波大学卢植教授、河北师范大学李正栓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刘和平教授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王立弟教授分别总结了本分会场的研讨情况。
在闭幕式上,教指委副主任委员许均教授对本次大会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总结,指出要对MTI教育抱有信心,在MTI教育与培养目前存在的质量问题,要从“招生入口、教学过程、教学质量、培养单位”等四方面予以关注。
全国翻译专业研究生教育始于2007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的翻译人才为目的。截至2013年1月,全国共获准试办翻译硕士专业的高校已达158所。据MTI教指委介绍,自2007年至今,我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走过了艰辛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一系列成绩,部分高校逐步形成了一支有专业水平的教师队伍,积极向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向转变。但是,有些高校在专业学位教育上尚未实现从重视研究型人才培养到侧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上的转变;人才培养方案缺乏职业化;对专业型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和投入不够;教学方式仍停留在传统的学术型教学模式;实践基地较少或联系不密切;有的学校教学管理松散,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衔接不紧密等问题。